作为深圳乃至全国文化产业的盛事港股配资开户,第二十届文博会是创办二十年以来的一届重要展会,也是文博会迈入新发展阶段、履行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、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届展会。
二十蝶变再启航,文博奋进新征程。自2004年创办以来,文博会在展示全国文化产业发展成果、促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同时,也见证了文化产业的改变与演进,文化产业从“叫好”走向“叫座”,背后除了是大众生活水平提升带来的文化消费升级外,来自新技术新模式带来的新动力,也让文化产业的价值得到了更大的体现。
互联网成为文博消费新动能
城市文化名片、社交拍照胜地、休闲遛娃好去处……近年来,“博物馆热”持续升温,博物馆在日常生活中扮演了更多元的角色。
据国家文物局统计数据显示,2024年“五一”假期期间,全国6000多家博物馆,共接待观众5054万人次。
“一方面,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,旅游消费迎来强劲复苏,旅游的消费热潮集中爆发在‘博物馆游’领域,带来‘博物馆热’;另一方面,随着文旅融合的不断推进,文化资源加速向旅游产品转化,消弭了博物馆作为旅游消费项目的障碍。同时,人们的旅游消费更加注重文化内涵,增加了旅游消费的文化附加值。”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金准看来,除了消费复苏带来的消费力外,文博产业借助新的渠道和模式成为更容易让大众接触到的“消费品”。
“像很多文博资源其实一直都在那里,如今更多的消费者通过互联网去认识、了解和消费。”在业内人士看来,文博产业和互联网的结合,为文博资源的盘活提供了巨大的帮助。
“想在最短时间里了解一座城市,逛当地的省市级博物馆是首选。”在大众点评的用户笔记中可以看出,如今本地博物馆已经被不少游客列入必打卡地,博物馆正成为“城市文化名片”。
文博游火爆的背后,是传统文化与新潮旅游方式的深度融合。读懂一座城从博物馆开始,博物馆作为传承和展示文化的重要场所,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展览和活动,吸引了越来越多游客的关注和参与。同时,各地博物馆也积极探索新颖的、符合游客多元需求的展示方式和措施,如数字化智能化展示、深度互动体验、短视频+直播、文创产品开发等,为游客带来更加生动、直观的文化体验。
在此前的“5·18国际博物馆日”,在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的指导下,大众点评综合平台搜索热度、笔记攻略等数据及内容,就对外发布了“大众文博榜”。榜单涵盖大众热门、旅游爱逛、遛娃爱逛、博物馆颜值等多个细分榜单,覆盖全国20个城市,共54家博物馆上榜,为用户提供博物馆出行参考。
“各地省级博物馆大多为综合性博物馆,是打开城市的钥匙。”大众点评相关负责人介绍,“而另一些省市级博物馆也因主题特展,受到外地游客关注。”为此,大众点评“大众文博榜”特别推出“旅游爱逛”板块,并下设“省博排行榜”子榜,为用户在旅途中推荐最值得去的省级博物馆。
榜单上,位于武汉的湖北省博物馆就是“城市文化名片”的一个典型。“湖北是中华文明重要发源地之一,先秦时期楚国文化在历史中写下浓厚的一笔,湖北省博物馆藏品近40万件,详细展示了楚国八百年等历史脉络,帮助我们了解眼前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。”有笔记作者推荐道。
文博产业正加速“生活化”
“博物馆早不再只有研学科普、旅游打卡的功能。”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认为,“年轻人社交约会、拍照分享,宝爸宝妈遛娃休闲……博物馆更是当代日常休闲生活的重要场所。”
“旅游消费热尤其体现在研学热上,亲子旅游成为主流旅游需求,而博物馆恰恰是研学旅游的核心依托。这也反映出重视旅游的文化性、知识性、教育性功能已逐渐成为共识。除此之外,citywalk的兴起也助推了博物馆参观热潮。博物馆作为城市地标和历史文化的集中展现地,是citywalk的重要目的地。”金准认为,博物馆已成为许多城市的核心旅游目的地,很多人到一座城市会先参观它的主要博物馆,所以博物馆会为地方文旅市场起到引流作用。在拥有人流量的基础上,博物馆的衍生品消费、吃住游娱购等配套消费都会相应增加。
“越来越多年轻游客以及亲子家庭通过体验汉服文化、游览博物馆、打卡‘网红’文物、收藏文创产品、线上云游博物馆等方式,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,体验文博游带来的乐趣。而汉服文化的新风尚以及文创产品的创新‘出圈’,也为文博游带来了新的消费热点和增长点。”据途牛旅游网相关产品负责人透露,如今年轻游客和亲子家庭已成为文博游热潮中的消费主力军。途牛截至目前最新预订数据显示,今年文博游相关产品预订用户中,45岁及以下用户出游人次占比达到了86%,其中,0-18岁占比15%;19-25岁占比14%;26-35岁占比34%;36-45岁占比23%。
从相关数据不难看出,随着如今新消费群体将文博消费和旅游结合在一起后,以博物馆为代表文博产业正加速“生活化”,叠加以“大众文博榜”为代表的线上种草内容,博物馆文化传播效率也随之大幅提升。据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相关负责人透露,2023年,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客流增幅较2019年达270%,“许多来拍照的年轻人,最后都带着对‘古蜀文明’的赞叹而去,‘大众文博榜’等线上榜单将进一步帮助我们引流。”
值得留意的是,此前第二十届文博会主办方就表示,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本届文博会将自觉担当国家级、国际化、综合性文化产业展会的责任使命,突出交易功能,全面提升国际化、市场化、专业化、数字化水平,进一步扩大展会规模、优化结构、丰富内容、提升质量,创新服务机制,强化高端引领作用,力争办出新特色、新亮点、新成效,打造最具影响力和实效的文化产品、泛文化产品交易和进出口贸易平台。而在本届文博会上,就设立了文旅融合·文化消费展,其中也不乏来自科技互联网领域的展商身影,相信借助本届文博会的进一步推动,文博消费将会走向更高质量的发展。
南方日报记者叶丹港股配资开户